导航
首页»大陆剧 »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

主演:
李立群 范世錡 刘烨 于谦 
备注:
已完结
扩展:
未知
点击:
0
地区:
俄罗斯
导演:
安昭熙 
年代:
2023 
更新:
2023-12-24
语言:
剧情: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目录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详细
暴风播放器-电脑手机播放-无法播放换线路
猜你喜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剧情简介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目录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晚期肺癌将逐渐变成慢性病,肺癌靶向治疗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如果您对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感兴趣,建议您通过官方网站、相关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查询,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同时,也需要注意甄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优势研究所拥有先进的科研、教学、医疗设施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0万元,拥有独立的基础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研究方向为突发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哮喘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四个领域。在长期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哮喘、COPD、重症监护、肺炎、慢性咳嗽、微创胸外科手术、肺移植手术等临床诊疗特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全所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较早确立了广东SARS的病原,总结了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措施,牵头制定了相关指南;率先提出将危重SARS患者集中到有良好救治条件的地方战略,并主动承担救治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任务,取得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成绩;率先倡导国际间科学协作,积极组织和推进全国大协作,发挥了重要的学术辐射作用,成为抗击SARS战场的中流砥柱。因工作突出,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5年,研究所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流感/禽流感、肺癌、哮喘等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双方对临床与基础融合带来的学科交叉所产生优势互补,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前景的共同认可,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期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呼研所将全力以赴,为建设成规模适度、竞争力强、成为国内呼吸病系的学术研究中心、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国家队的胸怀和业绩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晚期肺癌将逐渐变成慢性病,肺癌靶向治疗实现多项重大突破12月7日,2020肺癌年度盛典在花城广州举行。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对2020年肺癌研究进展进行精彩盘点。不觉间,肺癌年度盘点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吴一龙教授回顾2019年肺癌领域重要研究时表示,一道曙光在召唤我们朝着治愈早期肺癌或将晚期肺癌变成慢性病的方向前行。KEYNOTE-042、FLAURA、CTONG 1509等 研究都非常值得铭记。2020年,众同道不仅跟进了已有研究,还做了很多延续性的工作,为临床实践和研究带来不少启发。EGFR通路最重要研究 ADAURA研究 结果显示,奥希替尼可将Ⅱ~ⅢA期NSCLC患者术后疾病复发、死亡风险降低83%。该研究采用了3年辅助治疗时间,结果显示,第三代TKI在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将发挥更大价值,意味着更多肺癌患者将从靶向辅助治疗中获益。ADJUVANT研究 结果显示,靶向治疗组总共生存期(OS)为75.5个月,化疗组为62.8个月,相差约13个月。HR为0.92,即死亡风险下降8%。相比于辅助化疗,吉非替尼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有潜在的生存获益。CheckMate-743研究 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O+Y组)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18.1个月与14.1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6%(HR=0.74;P=0.002)。O+Y组的2年生存率为41%,而化疗组仅为27%。另外,O+Y双免疫联合治疗获批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带来里程碑式的治疗变革。盖棺定论 Lung ART研究 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放疗未显著增加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获益,并且,辅助放疗增加心肺毒性,不推荐ⅢAN2期NSCLC术后辅助放疗。锦上添花 吴一龙教授介绍,2020年,ALK系列研究、阿美替尼Ⅱ期临床研究、胶束紫杉醇和普通紫杉醇的头对头Ⅲ期研究、RELAY研究、Check -Point Blockade 系列研究,都堪称为肺癌治疗锦上添花的临床研究。一代EGFR-TKI联合三代EGFR-TKI研究 目前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100%,该研究以创新的设计理念突破性研究EGFR耐药突变机制。CRISPR研究 通过对T细胞基因进行基因编辑以此达到治疗目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似乎是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案,但目前需要完善研究设计,达到更高效且不会脱靶的治疗效果。失败教训 ATLANTIS研究Ⅱ期数据公布后,鲁比卡丁被FDA批准作为孤儿药用于经含铂治疗后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二线治疗。随后更新的NCCN指南将鲁比卡丁推荐为SCLC复发且无化疗间隔 180天的患者的首选治疗。遗憾的是,在关键的Ⅲ期临床试验中,鲁比卡丁治疗方案未取得阳性结果,研究未能达到主要临床终点而宣告失败。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 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由于样本量少,目前均为Ⅱ期研究。并且由于单药疗效较差,尚未进入临床实践。但目前数据显示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新辅助免疫治疗未来可期。cMET系列研究 该系列研究显示出了cMET靶向药物治疗未来颇具前景,但其难点之一在于Biomarker的确定。吴一龙教授表示,2013年可谓肺癌史上的分水岭。观察肺癌死亡率和人口死亡率对比可发现,2006年后肺癌死亡率出现下降,2013年后死亡率下降速度加快、生存率上升。这些都得益于靶向治疗水平的进步。2013年是靶向治疗用于一线治疗的起点。免疫治疗加入后,我们或将看到2015-2018年肺癌死亡率进一步降低。对于早期EGFR突变治疗策略的改变,吴教授总结道,辅助治疗有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吉非替尼辅助治疗、辅助化疗后使用奥希替尼以及低毒培美曲塞辅助化疗四种方案可选。N2期患者完全切除术后则无需辅助放疗。遗憾的是,针对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疗策略目前尚无明显进展。今年是中国批准针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药物最多的一年,均可用药至不能耐受或无临床收益为止。吴教授强调,需要注意无临床获益与疾病进展概念是不同的,这个观念的转变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治疗意义重大。吴教授还提出,肺癌治疗价值CTONG评分中应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补偿机制四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化。